>> 您现在的位置: 36365官网 >> 教师之家 >> 班级管理 >> 正文
班主任怎样沟通最有效         ★★★【字体:
班主任怎样沟通最有效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网络    点击数:1397    更新时间:2017-3-21
    新学期开始了,开学之际无论是和家长,还是和孩子,沟通是必不可少的环节。然而,声嘶力竭反受埋怨;苦口婆心实非良策,如何实现有效沟通?让我们一起看看这些小秘诀吧。

  因为师生、家校沟通不当,教育工作者往往烦恼多多。

  班级此起彼伏的突发事件,使班主任工作按下葫芦浮起瓢,沟通无效,平添烦恼;家校沟通,好心好意给家长提要求,提建议,可是沟通的话没说对,一言不合,友谊翻船……

  新学期已到,班主任应该怎样改善沟通的有效性,才能修炼成教育工作中的沟通达人呢?

  1,改善“速听快判”沟通惯性,善于用心聆听
  
  充分的聆听是良好沟通的前提。

  什么才算真正的聆听?印度哲学家克里希那穆提在《一生的学习》一书中,曾经提到:--不加任何评价的倾听,才是真正的聆听。

  当我看到这句话时,忍不住心头为之一动,如果参照这样的标准,我们有没有在倾听孩子呢?

  也许很多时候班主任处理学生问题,都在囿于时间的限制,“你说!你说!你们都不要说了,我来说!”随后,不容学生辩解,就已粗暴地把意见覆盖于学生意欲申辩的泪眼之上了。

  基于这样的思考,老师们不妨去做一些倾听的练习:

  以学生为中心,专心致志地听孩子去表达,不去评判,或者延迟你的评判,让孩子自由地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让所听和看的东西,最大限度地回归真实。

  这时便会发现,此时所获取的信息和威逼之下孩子表达的内容是有差异的。

  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态势语言当中,发现孩子的真实的心理需求,也许一个眼神、一次叹息、一次不经意间的回避目光相遇,都能看得出来学生的内心世界。

  记得我刚刚步入工作岗位的时候,我总是羡慕有经验的老教师如何能够清楚地辨别学生是否真正着急如厕。她告诉我,这需要你在听孩子说的同时,还要多多地仔细观察孩子的体态细节,自然就会发现差异。

  教师把凭感觉判断出来的理由,清晰地说出来,这就是经验。把经验合理地提炼,这就是可以移植的策略。正是不断地倾听和观察的过程中,察言观色,梳理经验,自然为良好的沟通奠定扎实的基础。

  2,改善“一刀切”沟通惯性,善于换位思考

  沟通,需要充分的理解在先。理解,需要换位思考,需要刨根问底。

  要相信每一个看似匪夷所思的行动背后,都有一个正当的儿童理由。

  不免要提出一个老词就是“换位思考”,在这里我想给的注脚,就是尽可能的对他人的行为作出善意的解释,替孩子,替家长的行为,寻找理由。

  以“学生不能按时完成作业”为例,在沟通的时候盲目苛责指责学生态度不好,不能按时完成作业,其实是没有直指要害的。

  事实上,学生作业不能按时完成的理由是多种多样的:

  有的学生,在课堂上像个小麻雀一样,他们互相影响不能按时完成作业;

  有的学生,因为当天的内容不会,不能按时完成作业;

  有的学生因为在家边吃边玩,边写作业;

  有的孩子跟着父母一起应酬,晚上没能按时完成作业……

  如此,简简单单的一个作业不能按时完成的问题,事实上是有着多种多样的理由的,沟通清楚每一种完不成作业理由的成因,自然会带来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式,而非大一统的“抄5遍”。

  3,改善“高音喇叭”沟通惯性,善于平等对话

  靠嗓门高和学生沟通,是体现不出来专业性,只能劳神动气,没水平,对教师身体的损耗更大,那可真是用“生命”去沟通了。

  我们常常是扯着“平等对话”的大旗和学生对话,有时,迫于时间的压力,没等学生充分表达,就急于把自己的想法覆盖了上去;

  有时即使有心有闲,仍免不了露出习惯性训斥人的嘴脸,上来就是一句“说!你到底是怎么想的?”

  随着教龄的增加,我们也会感觉自己在变。嗓门降了,心胸宽了,心中能够容得下更多学生的状况。为啥?司空见惯,自然见怪不怪了。

  宽广的胸怀和良好的境界,也要能外化到师生对话中。

  平等的沟通,首先来自于毫无成见地接纳。

  平等的沟通,也是要考技术表达的。

  不断削弱语言当中的锋芒。用一些更温婉的方式来表达,比如:“你的意思是……”

  “你想说的是……”

  “你看我这样理解你对不对?”

  “在这件事情上,我的看法和你不太一样……”

  用这样的句式,削弱语言当中的锋芒,推动和谐对话氛围的形成。

  平等的沟通,要靠老师制怒在先。

  一秒被点燃的是爆竹,瞬间被怒气点燃的是班主任。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心存怒火,是没有办法好好沟通的。

  心绪难平的时候,除非紧急问题,不妨先搁置事件,否则就只有在教室里回荡着你高音喇叭般的怒吼了……

  4,改善“唯我独尊”沟通惯性,善于激发共享

  老师之间常有这样的感受:现在的家长越来越牛了。一个班级的家庭中,有清晰教育观点的家庭比比皆是。

  面对这样的时代特点,需要我们做的不是哀叹家长越来越难驾驭了!而是思考如何通过沟通合力借力,用这部分家长的力量,来引领其他家庭共同进步。

  要引领,不专断。这更需要老师有底气逐步树立民主沟通的状态。

  放下高高在上的身段,逐步发现不同家庭教育细节中可圈可点之处。圈出来,点清楚,通过一定渠道宣传出去,让不同的家庭感受到身边的榜样力量。

  靠什么来鼓励有教育思想的家庭持续坚持?

  通过沟通去寻找亮点,通过家长会、微信群、班刊等方式搭建平台,把这些家庭亮点晒出来,形成良好的教育氛围,来促进家庭之间的互相影响。

  靠什么来影响和带动慢节奏的家庭?

  通过沟通提出明确要求,又要发掘不同家庭中的教育亮点互相影响,大力肯定家长的改善型行动,帮助家庭在互相学习中共同进步。

  既如此,在家校沟通中去发现亮点,肯定亮点,成为陪伴家庭教育中的鼓励者,同时,又要成为家庭教育亮点的评价者和推广者,去推动家庭之间的互相滋养。

  如果你是个班级管理的改革派,你可以还可以大胆尝试,邀约家长中的精英力量,开展一些小范围的讨论,在沟通研讨的氛围中,去集纳家长智慧。

  5,改善大包大揽沟通惯性,善于树立边界

  有恒心去持续沟通,即使打持久战,也要通过对话转变孩子,这样的耐力无可厚非。

  当老师们面对枝节颇多的复杂学生问题时,如果始终坚守着这样一份执着,总是希望家长、学生对自己言听计从,总寄希望于第一时间解决问题,就很容易把自己逼出内伤。

  当执着的信念过了头,就容易暴露出掌控感过重、处理事情过于急切、对话沟通过于犀利等问题,反而不利于事态的发展。

  当下,很多学生问题的出现,夹杂上社会问题和家庭问题,比预想中要复杂很多,使得我们已经无法完全依靠自己的能量来解决问题。班主任要有一定的边界意识。

  不久前,一位年轻的班主任老师提出这样的一个问题:班上有位男同学成绩非常优异,可从这个学期开学至今退步很严重。

  最近聊天才得知,他的父母在寒假中离婚了,现在男孩儿一直跟着爸爸和后妈生活在一起……

  孩子在和老师聊天时哭得很伤心。老师非常想帮助这个无助的孩子,却一时不知从何下手。

  这算是一个掺杂上家庭问题的的普通学生问题案例。

  无论老师要多么的热心和诚心,都要首先清楚认识到,教师的能量在面对复杂的家庭问题状况时,不免鞭长莫及。

  作为老师,我们能做的,是找当事学生父亲单独对话,提出具体建议,帮助孩子在学习生活找到重新激活生活热情的点,劝慰孩子不要一味沉溺于悲伤。

  教师在这个时候要比学生善于忘掉,允许孩子的情感遇到家庭危机的时候,有过渡和波动的时期。

  不要总是去扮演“揭伤疤”的角色,不过度插手,放手让孩子独立去迎接这种转变,请相信,孩子的自我适应能力,有时是在我们的预估之上的。

  6,改善明辨是非沟通惯性,善于长远育人

  对于教育而言,要明辨是非,师生沟通中,并非所有的事情都有必要去明辨是非。

  教师毕竟不是法官,绝对化的“辨别是非型”断案,仍然处在师生沟通的初级阶段。在辨别是非的基础上,教师要有长远育人的观念。

  随随便便地“一竿子打死”或“为孩子贴标签”,对于孩子的长远发展而言,无疑是一种糟糕的软暴力。

  例如,令人抓狂的“顺手牵羊”行为,常常容易点燃班主任心头的焦虑。

  我们会皱着眉头担心是否带坏了班风?

  自小养成了恶习那还了得?

  种种念头,让这类事情一出现,便格外引起班主任的重视。犹如疾风急雨般短平快的处理方式,看似立竿见影,究竟有多少的实效,有待商榷。

  班主任怀着这样的心态,力求第一时间解决问题,平息事态,这常常促使“恐吓”和“逼供”,成了解决此类问题的常规手段。

  操之过急的“审讯”,常常成了点燃事态的火药桶,将事情的负面影响无限倍渲染开来。

  学生本是未经大脑的“顺手牵羊”行为,容易被贴上“惯偷”的标签,甚至不得不公开道歉,成了公开的反面教材。来自师生另类的眼光,把孩子打入冷宫久久抬不起头。

  这思想的枷锁,即便锁得住“顺手牵羊”的小手,恐怕抑止的还有舒展生长的童心。

  班主任要善于放一放,让气愤的心情平静下来,斟酌筛选一下解决问题的策略,再去开始和目标学生的沟通。

  面对问题,未必以案件的真相大白为终了。我们是做教育,不是当法官,我们的的职业更像是“医生”,以调适和帮助孩子获得良好发展为目标。不要把学生从错路逼上绝路。

  用微笑的眼光,去陪伴孩子的成长,而非时常对着学生举起我们的“有色眼镜”。

  7,改善“强行要求”沟通惯性,善于专业引领

  家长或学生为什么要听我们讲?仅凭我们是老师吗?

  不是仅仅依靠身份和岗位强制要求别人听,而是因为我们说的有道理,别人值得听。

  这份专业化尊严,来自于持续不断地沟通修为。体现沟通中的专业化水准,靠不断学习,也靠预先积累后的主动展示。

  比如,每一学年开始的家长会上,对本学段的学龄特点及针对性的家庭教育策略,需要家校携手共同解决的问题,做专业的讲解。

  未必家长全能够听得懂,听得懂的部分,有利于形成家校合力。听不懂的部分,也不会形成沟通的障碍。如果我是家长,我会认为,只要你懂,我就放心了。

  值得一提的是,沟通中的专业引领和示范,不只是靠浅层次的网络复制粘贴,还得依靠教师主动学习,积极内化为心中所学,才能游刃有余用于家校、师生沟通之中,凭借专业素养赢得家长和学生的信任和尊重。

  教育的沟通,始终是一门永远都在研究,永远都在路上的学问,一门常常给很多班主任老师带来挫败感的学问。

  班主任在沟通的过程中,不断观察和调试自己的状态,增加对问题学生的柔性关注,在沟通的过程中去磨练耐性,总结技巧,提高沟通本领。

  不要抱怨教育中沟通的困难多。一定意义上,我们的职业就是为沟通而设的。我们的教育智慧,大多都是在这种沟通的困境中,如山花般迅猛地生长开来。

  老师做希望家长了解的六件事

  1. 我们是教育者,不是保姆

  教师受过专业的薰陶来和孩子每天一起工作。而且,在孩子身上,教师往往以一种不同的观照,看见各位没看到的东西。如果教师给各位建议,别非要跟它过不去。接受它,想想它的意思是什么,就像各位也会去听医生或律师怎么说。

  有些家长不想听到任何关于孩子的问题,这也已经司空见惯了。但有时候要是大家愿意及早听劝,把它放在心上,那能够帮助你们,不让问题在未来扩大。

  2. 信任我们

  每当教师告诉家长他们的孩子当了害群之马,我们几乎看到他们背上的毛都要炸起来了。他们准备还击,回护他们的孩子,而那真会把人搞到精疲力竭。

  当老师告诉一位妈妈她儿子干了啥事,她却转头看着孩子,问道:“那是真的吗?”噢,那当然是真的。是老师告诉你的。

  请别去问有没有哪一位同学能为发生的事做证,或者问是不是有别的教师也在场。因为那样做,就是不拿老师当一回事,也破坏了亲师间的合作共事。

  3. 请丢掉所有藉口

  如果大家真想要帮助孩子成功,就别替他们找藉口。

  例如,有次一位教师和家长以及她孩子谈到暑假的阅读作业。小男生告诉老师他还没开始做作业,而老师也想让他知道,对此老师感到非常失望,因为不到两周就要开学了。

  孩子的妈妈进来帮腔,而且告诉老师:他们家因为在七月经历了一些事情,整个暑假过得很糟。马上又说,趁七月还没开学,她允许孩子在暑假可以有一些“欢乐时光”,所以作业没完成并不能怪他。

  各位能体会老师的痛苦吗?有些爸妈找藉口也不看状况,而他们带出来的孩子,长大也会变成爱耍赖的大人,不会养成实实在在的敬业精神。

  如果各位不想要你们的孩子年过25岁还不知道要干啥,只会躺在爸妈的沙发上嗑洋芋片——那,就别再为他们找藉口解释为什么他们没把事情做好,而该致力于找出症结。

  4. 当合作的伙伴,不要当检举人

  各位家长,你们都知道有时孩子受点教训尝到苦头其实是有益的。那让人动心忍性,学到人生的功课。而身为教师,那些杵在路上妨碍“上课”的家长着实教我们为难;我们称之为“直升机爸妈”,因为他们偏要从天而降给孩子解危。

  如果老师给一个孩子的报告79分,那就是孩子应得的。不要约时间找我商量,怎么补救好让他能上80。不论你认为这个成绩应不应该是个B+,79分就是79分。至于下面这一点可能让人很难相信,但大家不要一厢情愿地以为:孩子老是拿高分,他就有受到很妥善的教育。

  事情真相是,给分大方的常是一些怠职的教师,他们清楚只要分数给得甜,人人都会乐得让他们清静。父母会说:“我小孩的老师很会教,这孩子这学年全都拿A!”老实说,最尽职的老师常常给分也最难看,因为他们对孩子的期许高。可是,当各位的孩子得了低分,各位想做的却是找人投诉,然后直奔校长室。

  5. 请退一步,好好看一看海阔天空

  在家长质疑那些烂成绩,觉得是老师“给”孩子这么烂的成绩之前,也许家长需要先认清:那些分数是你们孩子的“营收”,而你们抱怨的那位老师,实际上是个最认真教育孩子的人。而且拜托家长,请当合作的伙伴,不要当检举人。

  例如,有个孩子考试作弊,然后他的父母威胁说要找律师,因为老师贴孩子标签视他为犯人。这听起来不可思议,但是全国各地的校长、老师都知道,现在越来越常看到律师陪同家长到校会谈他们孩子的事。

  6. 处理问题要通情达理

  如果孩子说了什么学校发生的事,让家长很在意,拜访老师弄清状况时你们可以说:“我想让您知道,我的小朋友说在您的课堂上发生了一些事,因为我知道孩子会把事情夸大,任何故事总是另有隐情,希望您能给我一点头绪”。

  如果家长仍对事情感到不满,那么去向校长提出疑虑吧,但在所有事情当中最最重要的一点是:绝对别在你们的孩子面前说老师的不是。如果孩子摸清楚了你们并不尊重老师,他们也不会。而这一点绝对会让日后的麻烦层出不穷。

  其实老师都晓得家长爱你们自己的孩子。老师也爱。老师只是请求、或者说恳求各位家长:要信任我们老师,要挺我们老师,并且与学校制度合作,别和学校过不去。

  老师需要各位家长来护持,老师也需要从家长那里受到应有的尊重。家长的抬爱会让老师感觉受到知遇,老师就会更奋力工作,竭尽所能提供贵子弟最佳的教育。


文章录入:周周    责任编辑:周美娟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广告298X245
    >> 专题栏目